徐迎庆教授
信息艺术设计
研究方向
徐迎庆 博士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Prof. Dr. Xu Yingqin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博士研究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

徐迎庆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多年从事用户交互界面设计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方法、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动画、数字色彩分析与应用、智能设备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他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80 多篇学术论文,获得美国技术专利20 多项。近期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自然用户界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触觉认知与交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沉浸认知与交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方法等领域。

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动漫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CAD&CG)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可视计算与可视分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北京服装学院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还兼任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以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客座教授。曾担任2013 年国际人机交互大会的程序委员会主席(ICID 2013)、SIGGRAPH ASIA 2012的艺术展示主席、2012 年度计算机动画与社会媒介会议大会共同主席(CASA2012)、2009 年度国际多媒体技术大会交互艺术联合主席 (ACM Multimedia 2009);并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等。加入清华大学之前,他在微软公司亚洲研究院任主管研究员( 1999/01-2011/10),兼任微软-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化卡通与动漫联合实验室”主任,期间有多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微软公司的实际产品之中。由于对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贡献,他获得2012 年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杰出奖。1990-1992 年期间,他曾两次访问德国卡赛尔大学产品设计系,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他在吉林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2),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计算机图形学,1997)。

近年来的部分科研项目包括:
• 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方法 ( 国家973 计划课题)
• 自然人机交互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基于图像的动漫数字化造型理论与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基于知识学习的文物色彩复原数字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面向盲人学生的触摸式图形显示器设计(得到百度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亚洲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支持)
• 未来超带宽沉浸应用研究(与华为公司合作)
• 面向艺术家的可编程数字相机( 英特尔公司中国研究院资助)
• 绿色出行规划设计研究(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微软亚洲研究院资助)
• 韩熙载夜宴图的数字化展示 ( 与故宫博物院合作)
• 面向互联网的自行车设计(与张雷、米海鹏、鲁晓波等,百度公司合作项目)
• 数字故宫博物馆概念设计(与师丹青等,故宫博物院合作项目)
  • DuBike 智能自行车

    徐迎庆、张雷、米海鹏、余凯、鲁晓波、陶吉、言莎莎、顾嘉唯

    DuBike 智能自行车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合作研发。通过模块化IO,实现自行车的智能导航、社交、健康监控、众包骑行地图、智能推荐路线及健身计划等功能。智能自行车集成传感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能够根据驾驶者的地理位置、城市路况及环境质量、骑行习惯等因素综合分析,自动规划路径。该自行车还能够通过采集环境数据及骑行者的个人健康数据为用户建立云端健康档案。同时,基于采集的健康数据为骑行者打造锻炼计划。在设计上该自行车支持智能车锁、智能轮胎锁定等, 而随车自带的GPS 也可实时判断自行车所在位置。这款智能自行车还将自带发电功能,为智能手机等外接设备充电。[ 项目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包括:徐迎庆、张雷、米海鹏、余凯、鲁晓波、陶吉、言莎莎、顾嘉唯;以及研究生王超、苏艺、王濛、焦阳、黄向阳、孙爽、王宇、方可等]

  • EPISTEMIC ECOLOGY 千兆像素相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从微观到宏观去观察和探索世界

    敖梦星、徐迎庆等

    EPISTEMIC ECOLOGY 千兆像素相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从微观到宏观去观察和探索世界。在这个作品中,我们面向艺术展示设计了一个千兆象素图像,命名为:EPISTEMIC ECOLOGY。作品把人工绘制的与视觉抽象的海洋生物世界相结合,通过在不同几何尺度上对该世界的互动与观察,从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层面来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时从艺术家的角度来探索如何延展大数据应用中互动、理解、和使用的可能性。 作者:敖梦星、徐迎庆等。

  • 探索基于知识和结构相似性的数字复原技术。

    徐迎庆

    针对敦煌莫高窟典型受损壁画年代久远,文物受损严重的实际问题,把物理测试与化学分析相结合、把物理模拟与数字仿真相结合、把绘画颜料成分分析与数字色彩计算理论相结合、把科学计算与艺术解读相结合,为文化遗产的虚拟修复提供多学科融合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敦煌壁画的几何结构以及相关的语义关系、以及对相应的线描图进行分析,在计算机上对残破的敦煌壁画开展数字复原探索与研究。图左是一幅部分残破的壁画,图右是数字化复原的初步结果。
    本项目得到以下支持:
    国家973 计划项目《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方法》第四课题(2012CB725304)[ 合作单位:敦煌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基于照片的数字彩绘系统

    徐迎庆

    基于照片的数字彩绘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在用户输入的照 片上自动生成具有一定艺术风格的彩绘效果。图 1,3,5,7 是用户给出的照片, 图 2,4,6,8 是计算机自动产生的结果。该项技术已经应用在实际产品之中。 [ 合作者:闻芳、栾青、梁林、沈向洋等 ]

  • 基于 Lumislice 技术的织物外观模拟

    徐迎庆

    基于 Lumislice 技术的织物外观模拟。图 1 是计算机上模拟的毛线外观及其细节;图 2 是用该方法产生的不同的毛织物纹理效果。 [ 合作者:陈彦云、Steve Lin、钟华、吴恩华、郭百宁、沈向洋等 ]

  • 基于普通家庭录像产生风格动画的方法

    徐迎庆

    基于普通家庭录像产生风格动画的方法。该项目旨在为下一代动画制作技术提供了新 的技术思路,为艺术的普及和丰富普通百姓的生活做出贡献。目前完成了把普通的家 庭数字录像转成为卡通风格的数字艺术片的初步探索,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该方 法可以帮助用户比较方便地把自己利用普通家用录像机拍摄的家庭录像直接转换成动 画风格的艺术片,为家庭娱乐增添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图 1 是普通的家庭录像(截图), 图 2 是数字风格化后的效果之一;图 3 是数字风格化后的另一种效果;图 4 是对视频 内容进行夸张后的效果。
    [ 合作者:王珏、沈向洋、Michael F. Cohen 等 ]

1